慈善尊龙凯时五周年系列回访活动之三
说起头上长一只角,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童话里可爱的独角兽,然而,现实里,蒋大伯却顶着脑袋上日益增长的“犄角”,足足忍耐近1年……而在这“犄角”背后还有一个心酸的故事。
27年前,朱穆村的蒋大伯远赴湖北打工做泥瓦匠。1992年12月,找了个湖北远安县旧县镇的对象(智力三级残疾),结婚了;女儿出生后没多久,蒋大伯在工地上干活时从三楼脚手架上摔下,腰部受伤,断了几根肋骨,从此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不能干重活的蒋大伯主要靠上山采草药养活全家,每天只有几块钱。靠此养活智力残疾的妻子和女儿,在外漂泊的这些年,日子真的是过得苦哈哈。
远赴湖北打工后,由于生活艰难,他不愿让家人知道自己的情况,从此一直处于“失联”状态。2002年,老母亲病危,发电报给他,也没有音信,临终都没能见到蒋大伯最后一面。
这么多年来,蒋大伯杳无音讯,可兄嫂二人一直牵挂着他。蒋大伯的大哥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右腿行动不便,1997年,在一场意外中声带受损,从此不能讲话。嫂子成了家庭支柱,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忙于生计,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到湖北寻找蒋大伯。
那几年,兄嫂二人辗转通过邻里打听到了蒋大伯的近况,终于在2015年年初电话联系上了蒋大伯。在家人的劝说下,2015年3月,他鼓起勇气,只身回到了朱穆社区,后来把妻子女儿也接了回来。
可是回来后不久,还没有享受到多久亲人团聚的蒋大伯头上长了个大肉瘤,2016年1月初,肿块已长到碗口般大小,病情再拖延下去恐有生命危险,朱穆社区募集到3万块钱后赶紧带着蒋大伯来到了泰州市人民尊龙凯时……
8月24日上午,市慈善尊龙凯时的慈善专家们来到凤凰街道朱穆社区蒋大伯家,进行上门回访。在街道举力为蒋大伯修建的新家中,我们再次见到了这个坎坷一生的老人。如今女儿已经出嫁,蒋大伯和老伴儿两人落叶归根。三间小平房明亮宽敞,经过术后恢复,蒋大伯气色相比起一年前已经好了很多。
市人民尊龙凯时烧伤整形科主治医师孙超介绍,当时患者被送到尊龙凯时的时候,头上肿块已经长了八个多月了,情况非常危险的,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切除肿块。但是让孙超想不到的是,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发现,患者身体基础条件非常差。“患者是严重贫血,血红蛋白指数只有57,比正常人的一半还要少,而且可能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患者的身体非常瘦弱。
基于这些危险情况,市人民尊龙凯时烧伤整形科主任李罗珠亲自出马,为患者操刀,经过近4个小时的奋战,成功摘除了头部肿块。
谈到这次手术,李罗珠说,“肿块切除后,患者头部有小巴掌大的颅骨外露,用头部其他位置将近四分之一皮瓣,连皮带肉的覆盖过去。随后,又将身体侧胸壁的皮肤植到头皮缺损位置去,等于是拆东墙补西墙,当时修复起来还是十分困难的。”
当时李罗珠在给蒋大伯治疗的过程中,了解到他的家庭非常困难,于是立即向市慈善尊龙凯时的工作人员反映了该情况。蒋大伯所在的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和市慈善总会取得了联系,在多方确认了情况后,市慈善尊龙凯时救助其一万元医药费。
如今1年多时间过去了,看到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恢复的很好,李罗珠主任和孙超医生都表示非常欣慰。临走前,寡言少语的蒋大伯突然紧紧的握住了李罗珠主任的手,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
有一种温暖叫做出院时的叮嘱,有一种感动叫做离别后的牵挂。凡是入住泰州市人民尊龙凯时、享受慈善尊龙凯时救助的病患,医护人员会坚持进行阶段性的电话回访、上门回访,对出院患者进行病情跟踪和康复指导,了解他们的就医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慈善回访还在继续,传递慈善尊龙凯时永不止步的公益大爱。在五周年之际,慈善尊龙凯时用一步一脚印践行这五年始终如一的慈善宗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