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龙凯时·(中国)app官方网站

    快捷导航收起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尊龙凯时新闻>详细内容

    我院心内科安装泰州首例兼容磁共振心脏起搏器

    发布时间:2016/10/14 点击数: A- A+


    心律失常有两种,一种是心动过速,一种是心动过缓

    70岁的吴大妈患有房颤两年多,上个月中旬,她到南京做了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房颤消除了。出院后不久,吴大妈觉得头晕,状况在出院后第三天发生。“好好的,突然就倒下来了,我爸爸在旁边拉都来不及拉。”她的女儿说,“几秒钟,她醒过来之后,并不晓得刚才发生了什么,只说眼前一黑,就没有知觉了。手术后没有恢复好?房颤又发了?这状况有点吓人哎。”一家人紧张起来。

    吴大妈的女儿告诉记者:“一开始,我妈妈在床上躺着休息,不敢动。人总不能老在床上躺着啊,起来慢慢走,也会晕倒,突如其来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倒。再过后的几天,越来越严重,间隔越来越短,一天能晕倒七、八次。旁边都不敢离人,哪敢啊。让她不要站起来,要么躺着,要么坐着。”

    到我院挂了急诊。心电图一查,发现吴大妈心跳特别慢,最慢的时候只有40多次。转到心血管内科,办了住院手续。心血管内科主任阮中宝让吴大妈戴上二十四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跳,结果发现,吴大妈心脏经常“偷懒”停跳,最长的一次停跳五六秒。这就是害吴大妈频频晕倒的真凶。

    阮中宝介绍,人正常的心跳每分钟在60-100次之间,超过100次就是心动过速,低于每分钟40次就是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也好,心动过缓也好,二者都属于心律失常,房颤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病症,房颤患者,心房的颤动频率每分钟可达到300-600次。为什么吴大妈治好了房颤以后,却心动过缓发作呢?前后有没有什么因果联系?阮中宝认为,应该是前期房颤发作的症状掩盖了心动过缓的事实,房颤消除以后,心动过缓的问题就完全暴露出来了,频频晕倒,说明病情在发展,需要及时的治疗。

    人体老化、心脏病、肝病、甲状腺疾病、药物副作用等都会引起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到底是种什么病呢?阮中宝指出:“心动过缓是指心脏跳动频率过低且引发症状的疾病。”

    他介绍,正常人的心脏跳动频率一般是每分钟60100次,当低于60次时就属于心动过缓。此时,由于心跳频率过低,不能将人体所需的氧气通过血液泵往全身各处;而人体组织一旦缺氧则可能导致脑缺血和机体各个器官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四肢无力、体力下降、头晕、眼前发黑、晕厥等症状,有时甚至会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病人猝死。这些疾病使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受到极大影响,生命时常受到威胁。

    心动过缓的常见病因也比较复杂,包括:自然的人体老化过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缺陷,几乎所有的心脏病变都可能引起心动过缓,还有肝功能、甲状腺疾病、尿毒症以及高血钾导致的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也是引发心动过缓的常见原因,比如用来治疗心衰的药物地高辛。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心脏起搏器就像一个救命的“开关”,不仅保持生存状态,还能提高生存质量。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唯一有效疗法

    阮中宝介绍说,心脏起搏器也叫脉冲发生器,是个微型电脑。它外表呈扁平圆形,体积小巧,就像一块扁平的怀表,“一个发电机再加上电线”,电线把起搏器和心脏连接起来,用来监测心跳。当心跳中断或太慢时,起搏器通过电线将微量电信号传至心脏,引发心脏跳动。当起搏器感知到心脏处于正常自然跳动时,就不再发送起搏电信号。

    阮中宝说,心脏停跳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

    泰州市人民尊龙凯时心内科从1997年开展埋入式心脏起搏器技术,阮中宝说,从最初一年安装十几台起搏器到现在一年200多台,最年轻的患者10多岁,最年长的患者93岁。心脏起搏器技术至今已有60余年,历经了无感知起搏器、单腔有感知起搏器、双腔有感知起搏器、频率应答起搏器、远程监测+频率应答起搏器、核磁兼容型起搏器等多次技术飞跃,现在是全新升级的“心脏起搏器6.0时代”——核磁兼容型起搏器。

    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增7万多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的病人靠心脏起搏器维持心跳维系生命。而泰州地区接受埋入式心脏起搏器手术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多,阮中宝说,这主要是缘于患者就医意识的增强。

    6.0时代“解禁”核磁共振检查

    在过去,装了起搏器,患者完全可以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安全出入各种有辐射的环境,如微波环境、拨打手机、机场车站安检、乘坐磁浮列车等,但如果需要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则绝对不行。

    阮中宝说,十年前,也是秋天,他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朋友的父亲在家里晕倒了,再一问,老人前几天因为中风做了一次核磁共振检查,当时,他们没有告诉医生老人装有心脏起搏器。结果,老人不得不重新安装了一台。

    这位老人还算是幸运的,捡回了一条命。阮中宝解释说,强磁场会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核磁共振是通过强磁场对人体进行扫描诊断。在强磁场中,传统起搏器和电极导线会出现诸如发热、异常感知等现象,严重的可致心肌穿孔,或致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以致死亡。

    随着技术的改进,现在有了核磁兼容型起搏器,患者植入后就可以安全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植入方法与传统起搏器是一样的,但在体积和其他功能上都更胜一筹。

    阮中宝说,目前,我国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平均年龄在65—70岁左右,这正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高发年龄段,核磁共振成像具有分辨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在这些领域被列为诊断的金标准。就拿中风来说,CT跟核磁共振的分辨率不一样,CT对大面积的缺血性的脑梗塞能看得清楚,如果是微血管堵了,CT肯定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微血管直径小到2微米,只有做核磁共振才能看得清楚,这就对医生的诊断和后续治疗造成困扰和影响。

    吴大妈的女儿说,妈妈今年70岁,年龄不算大,又比较胖,很难说以后不会有什么变化,听了阮主任的介绍,家人决定装这种兼容核磁的心脏起搏器,放心。没想到成为了泰州第一人。


    关闭本页
    分享到:
    ×

    用户登录

    友情链接: